- 來源:高分子循環再利用
- 瀏覽數:140
- 發布時間:2025-03-28
- 分享到: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生物制造”重點專項“塑料高效生物解聚的關鍵技術”項目組聯合在Green Carbon發表題為“State-of-the-art advances in biotechnology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io-depolymerization”的綜述性文章,總結了本項目執行期間取得的重大突破及PET生物解聚領域國際前沿進展,討論了推進PET酶法解聚并實現廢棄PET高分子循環再造的挑戰和潛在解決方案。
中科院青能所劉亞君研究員、南京工業大學周杰副教授和山東大學李延偉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學譚天偉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姜岷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崔中利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共計來自8家科研單位的15名專家學者參與了該論文的指導和撰寫,體現了項目執行期間各課題、各單位、各成員之間的學科交叉與協同創新。
“塑料高效生物解聚的關鍵技術”項目由南京農業大學崔中利教授牽頭,聯合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等10家單位共同承擔。項目圍繞廢棄塑料碳資源循環利用的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塑料生物解聚的重點科學問題與技術瓶頸,開展塑料解構的界面調控機制及生物解聚的表界面催化基礎、塑料生物降解的自然進化規律與分子機制等研究,進而創建對塑料具有高解聚活性、高穩定性的生物催化劑體系,建立了月處理噸級PET塑料的酶法解聚新工藝與中試示范,實現聚酯塑料到單體原料、聚烯烴塑料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綠色制造。
該項目取得的關鍵技術可有效推動廢棄塑料的資源化利用,符合國家重大科學技術應用需求,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悉該項目于2025年1月24日完成了課題績效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5個課題圓滿完成了既定的考核指標要求以及月處理噸級PET廢塑料酶法解聚的中試驗證示范,目前進入科技部績效評價階段。
由姜岷教授領銜的南京工業大學—石化聯合會廢塑料生物降解與轉化重點實驗室是本項目課題一的承擔單位,其中陳小強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主要承擔塑料解聚微生物/酶高效篩選與智能挖掘任務;周杰副教授、周小力副教授、徐安明副教授為項目的子課題負責人,分別承擔了塑料降解微生物高通量篩選與鑒定、塑料生物解聚過程工藝與中試研究、聚烯烴塑料生物解聚途徑的從頭設計等關鍵任務。 該項目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中歐)合作項目“廢塑料資源高效生物降解轉化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MIX-UP)前期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R)、聚乳酸(PLA)等塑料生物降解與高值轉化方面建立的完善研究方法和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塑料降解微生物/酶種質資源庫的構建,并進行塑料酶法解聚循環的中試驗證示范研究。姜岷教授和董維亮教授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指導和學術支持。